玉米地里,收购玉米的车辆排起了长队,嘉祥县农家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新型职业农民张庆贵一边接待着收购的客商,一边指挥着工人们往车上装玉米,汗水满面却幸福满满。
今年4月份,50岁的卧龙山街道村民张庆贵获评农民高级农艺师,成为嘉祥县拿到高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之一。相比从前,张庆贵的合作社如今大变样。
“最重要的是经营理念变了。”张庆贵说,“过去我们只在农忙时节提供简单的农机服务,现在我们采用耕、种、管、收全程一体化服务模式,解放了农民的双手,提升了农民的收入,同时引进推广了玉米‘籽粒机收’集成技术,成功实现了农业农村部主推的‘小麦玉米两早两晚’集成技术,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经营效益。”
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,张庆贵带领部分农户和拥有先进农机的农机手,成立了嘉祥县农家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,使部分土地实现了规模化。合作社通过建立健全为农服务体系、夯实农村硬件配套设施、创新服务渠道功能、优化农业技术革新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“评职称让我们‘新农民’感到农业生产有奔头。多亏了咱嘉祥人社局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加强对新农民的技术指导,让我们掌握了许多新农机的使用方法,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。”张庆贵说。
“近些年,我们定期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生产需求,平均每年开展两班次的专项培训,帮助他们持续更新知识、提升技能。”嘉祥县人社局专技科科长彭佩佩介绍。
“培训班上,能学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专业知识,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。”张庆贵说,通过培训,他深刻体会到了“要富口袋,先富脑袋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,“从那之后,只要有培训班,我都会积极报名参加。”
现如今张庆贵的合作社注册资本505.13万元、固定资产1500万元、入社社员达320户,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6990户,土地托管面积45000多亩,逐渐发展成为行业标杆,先后获评“国家级示范合作社”“山东省病虫害统防统治先进服务组织”。
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。近年来,嘉祥县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。对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,在项目安排、金融保险服务、用地用电保障、智力支撑、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,通过一系列措施,让农民从“身份”向“职业”转变,激励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干事创业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。截至目前,嘉祥县已有22名农民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,其中高级职称3名。